奎光书院位于铜鼓县粮食局后方,由铜鼓客家人周至衡发起,数十姓客家人捐资兴建。原系“奎光堂”,俗称“奎光书院”,后改为“奎光高等小学”。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座南朝北,土木结构,左右两栋,前后两进,总面积690平方米。
大革命时期,这里成为点燃铜鼓革命烽火的策源地,进步的知识分子陈葆元、李秀等,当学生时,就领导了几次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后来,又在此当教员,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发展中共党员,于1925年冬创立了宜春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铜鼓支部。
1927年8月,一支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浏阳工农义勇队(后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进驻铜鼓。该团第一营驻扎在奎光书院,并书写了“南昌暴动”等大量的革命标语。
1928年,平江起义后,彭德怀同志率领红五军多次转战铜鼓,红五军政治部又在这里挥笔写下了《共产党十大政纲》和《土地政纲》等大量的文告标语。
奎光书院是铜鼓县最早期的一处高等教育场所,又是一处重要的革命旧址,也是革命标语保存最多、保护较完好的一处重要革命标语旧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