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任务
到2020年实现“四个明显提升”:
1.总体实力明显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7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18亿元,实现利税1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户,确保规模以上企业达50户。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企业25户以上(超5亿元企业5户以上),税收超百万元企业30户以上(超500万元企业15户以上)。
2.发展后劲明显提升。新引进固投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0个以上(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
25个);新开工项目50个以上;新竣工投产项目50个以上;完成工业投资60亿元以上。
3.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力争建设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实施科技攻关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开发新产品20个;高新技术企业达10户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0%以上。新增省著名商标10件以上,市知名商标15件以上。
4.聚集水平明显提升。力争竹制品、医药、有机食品三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亿元。园区入驻企业达50户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60亿。
二、工作重点和举措
(一)抓龙头育产业
1.培育现有龙头企业。在“竹精深加工、医药、食品加工”三大重点产业中,精心筛选一批关联度大、创新力强、带动性强的骨干龙头企业,按照“企业自主、政府引导、因企制宜”的原则,实行一企一策,支持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稳步推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2.引进县外龙头企业。瞄准高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专业招商小分队,积极对接国内外500强、民企200强、大型央企以及行业领军龙头企业等具有先进技术和市场前景的企业。推进县内企业与县外龙头企业开展全方位的对接合作,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配套企业。围绕“竹精深加工、医药、食品加工”产业,策划、引进一批具有市场开拓能力、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能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
(二)抓园区优平台
1.不断提升园区品位。加快省级产业园的申报进程,不断提升园区品位,完善园区职能服务功能,成立园区派出所,安排国税、地税、建设、环保、安监、劳动保障等职能部门进园区,力争向省级重点工业园区目标迈进。
2.加快园区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和完善园区物流、技术研发、职工培训、金融、电商等配套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以打造新城区为目标,努力优化园区商业服务环境,营造浓厚商业氛围。
3.推动产业园建设。全面推进竹产业园和食品产业园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科学布署,合理设计,将生产、销售、研发等功能有效整合,并有针对性地引进固投3000万元以上的竹精深加工和食品加工企业入园,力争分别达到30个和15个以上,打造集产品制造、包装、销售、研发为一体、功能齐全的专业产业园。
(三)抓项目促增长
1.落实项目激励机制。坚持把项目落地成果作为项目建设考核的核心内容,不断完善项目引进、落地、投产考核办法,认真抓好项目考核认定。
2.跟踪服务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全县重大项目领导挂点、跟踪服务、协调推进、定期报告等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重点抓好现有亿元以上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国盛实业竹制品、洪江新材料等新签约项目尽早落地开工,确保英联普美欣、昆庆科技、龙源风电等在建亿元以上项目早日竣工,确保尚朋电子、伟升制药、腾达有机硅等新竣工项目早日达产达标。
3.狠抓项目投产见效。以《关于大力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为抓手,不断完善企业上规模、上台阶激励机制,着力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吉星木业、金源农业、金鹰银粉等上年销售收入已达到1000万元以上和腾达有机硅等新投产企业进行重点跟踪,促使早日入规。
(四)抓减排重创新
1.推动节能减排。鼓励企业开发和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装备和可再生能源,发展高效低耗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严禁“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落户。
2.淘汰落后产能。综合运用经济、技术和法律手段,加大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对不符合环保要求、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并且改造无法达标的企业及项目限期淘汰。
3.推进科技创新。实施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扶持企业自主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完善企业自主创新奖励、税收激励、人才引进培育机制,推动现有传统产业升级、企业技术改造,激励扶持企业提升品牌及行业地位。
(五)抓帮扶强服务
1.搞好企业帮扶。继续发挥“降成本、优环境”企业帮扶活动领导小组等机构作用,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关于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优惠政策,重点帮扶和促进仁和、民济、江桥、永化等30
家省市重点帮扶企业发展壮大。
2.强化要素保障。不断加强银企对接,充分利用“财园信贷通”、财政担保和昌铜四县“倒贷”等融资平台,创新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等投融资模式,建立工业经济运行综合协调机制,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融资、人才、用电、用地等方面的困难。组织企业参加一系列的产销对接和工商衔接活动助其开拓市场。
3.优化服务环境。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人马、一抓到底”五个一的项目服务机制,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绿色通道”建设和规范化协调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