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发生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表明,空袭与反空袭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打击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要害目标已成为达成战略目的的主要手段。科索沃战争中,北约投入了1100多架各型作战飞机,共起飞约3.6万架次,投射导弹、炸弹2.3万多枚,对南联盟持续轰炸了78天,空袭共造成8000多人伤亡;由于南联盟非常重视人员防护工程的建设,战前人员掩蔽率已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为降低战时人员伤亡的概率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反观海湾战争,由于伊拉克大部分国土为沙漠地区,人员掩蔽相对困难,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38天内向伊拉克国土投下10万多吨炸弹,造成的平民死亡竟高达10万余人。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通过战场信息C4ISR系统(指挥、控制、计算机、通信、情报、监视和侦察),使战场信息快速转化为精确打击的火力,每天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作战飞机是升空后根据接收到的战场信息执行轰炸任务,从海湾战争的3天,科索沃战争的2个小时,阿富汗战争的19分钟到伊拉克战争几乎达到实时打击,美军从发现目标到摧毁目标的周期越来越短。因此,面对信息化战争,随着空袭节奏的加快,留给城市居民人口疏散和进入掩蔽空间的时间在缩短;随着空袭强度的提高,常规高技术炸弹或导弹爆炸所引起的毁伤也在扩大。由此,对城市居民战时掩蔽行动的有效实施提出了严峻考验。
作为人民防空来讲,战时遭敌空袭条件下保存战争潜力,保护国民的生命安全主要是通过执行工业防护和人口防护两项职能实现,其中人口防护则由人员掩蔽和人口疏散有机组成,而人员掩蔽是人口防护的主要手段。人员掩蔽是指居民在听到防空袭警报信号后,从所在的生活、工作等场所进入等级人防工程内以保障安全的防护行动。高效有序的防空掩蔽行动对于保障民众生命安全、稳定民心将起到极大的支持保证作用,是人民防空最重要的防护措施之一。
一、人员掩蔽的原则、要求、时机、对象
人员掩蔽应根据“就近就地、便于指挥、便于掩蔽、便于行动”的原则进行,人防工程应依下列顺序安排使用:一是保障人防指挥通信工程。二是保障人防专业队伍工程。三是保障专项工程(即物资仓库)。四是保障人员掩蔽人防工程。五是人防工程不够时,以就近就地利用有利地形进行掩蔽。单位人防工程原则上由本单位使用,多余部分由人防指挥所统一调配。
人员掩蔽的要求:统一计划、严密组织、加强指挥。在制订计划时,人防指挥部统一指挥,各街道(社区)组织本区内人员的掩蔽行动,明确落实掩蔽地域、工事位置、使用单位、掩蔽人数、出入口、行动路线、指挥员、引导员。紧急情况下没有安排人防工事的人员和流动人口就近就地利用地形地物掩蔽。
掩蔽的时机:人员在听到防空袭预备警报时,能迅速做好各种准备,按照计划划片区域进入人防工事或到达掩蔽地域;在防空袭预先警报拉响后30分钟内必须进入人防工事或到达掩蔽地域。如遇敌突然袭击,不能按计划进入工事掩蔽,可由各部门(街道)组织就近就地掩蔽,并利用空袭间隙组织人员进入工事掩蔽以及向市郊预定地域实施疏散隐蔽。
掩蔽对象主要有:各级指挥人员,人民防空专业队伍,重要经济目标所在单位及其周边地区人员,以及各级机关、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公共场所流动人员等。
二、人防工事和掩蔽区域的划分
人员掩蔽的方式主要有:利用地形地物掩蔽、利用人防工事掩蔽。应本着“就近就地、便于指挥、便于掩蔽、便于行动”的原则,划分人防工事和掩蔽区域。
人民防空应急行动的人员掩蔽区域的划分,通常将单位所属的人防工事分配给本单位使用;公共人防工事、非人防工事的地下空间、适合人员疏散隐蔽的城市空旷地带等,分配给城市居民使用;各类专用人防工事,如指挥工事、人民防空专业队伍掩蔽工事、人员掩蔽工事、物资储备工事、车辆装备掩蔽工事、地下医院、地下生产车间等,分配给人民防空指挥机构、人民防空专业队伍、有关单位(部门)使用。划分人员掩蔽区域时,应根据需要区分类别、统一编号、合理分配,明确进入人防工事的路线、出入口、隐蔽位置、引导人员,避免重叠使用或漏用。
以我市为例,吉州区中心城区有9个街道1个开发区承担人员掩蔽任务,在神岗山、天华山、螺子山、青原山、天玉山、井开区、五里洲等地划分了人员掩蔽地域,利用人防工事可掩蔽人口21.1万人,。
三、人员掩蔽的组织实施
1、当收听到预先警报时,负责人员掩蔽的指挥人员及人防工事的引导人员迅速就位,掩蔽人员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沿规定路线快速有序地向指定的人防工事区域机动。在夜间设荧光标志。
2、当收听到空袭警报时,所有人员应立即进入人防工事掩蔽区域防护。重要经济目标附近和城区人口密集地区的人员主要采取转入地下掩蔽;城区边缘、非人口密集区的人员利用地形地物进行掩蔽;各郊区人员均在本区范围内的人防工事和利用地形地物进行掩蔽。小区的居民,由小区组织编组,有掩蔽工事单位的人员,进入本单位工事掩蔽,多余人员和没有掩蔽工事单位的人员,利用划分的人防工事和掩蔽地域进行掩蔽。上班期间的居民、职工、学生分别由街道、单位和学校编组,进入工事或就近利用地形地物进行掩蔽。各单位要在人防工事口部、工事内交叉口和隐蔽地域设明显标志,并做到定引导人员、定行动路线、定工事、定工事出入口,定掩蔽位置,定集合地点。在核、生、化武器袭击后进入具有防护密闭功能的人员掩蔽工程的人员,应在工作人员指导下进行简易洗消,通过检测后方能进入人员掩蔽室。掩蔽人员要携带临时生活用品,重量原则上不超过3公斤,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品以不易腐烂的食品和饮用水、个人常用药品,手电筒等为主,切忌携带有毒有味、易燃易爆物品。行动时要按规定的路线、地域进行掩蔽,到达掩蔽位置后要遵守秩序。在防空掩蔽空间内严禁使用明火,不吸烟,少饮水,禁止随地大小便,饮食的残余物、垃圾要集中密闭存放。在防空掩蔽空间内严禁使用明火,不吸烟,少饮水,禁止随地大小便,饮食的残余物、垃圾要集中密闭存放。掩蔽人员要安静坐、卧、少活动,不打闹,保持体力,减少人防掩蔽工程内的氧气消耗,不要乱动工程内的各种设施、设备。当防空掩蔽工程局部发生坍塌、漏毒等意外情况时,要利用简易防护器材进行个人防护,并听从指挥,有秩序地转移或进行隔绝防护工作,切不可产生混乱,盲目处置。空袭警报解除前,掩蔽人员不得离开工程,防止周围受污染空气和放射性物质被带入工程。
3、当收听到解除警报时,掩蔽人员应沿规定路线有序撤离人防工事掩蔽区域。在组织掩蔽人员撤离时,要防止人员突然拥出防空掩蔽空间,发生人员挤压踩踏事故。
4、人员掩蔽行动,在市人防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下,由区人防指挥所具体组织、指挥、协调街道、小区完成人员掩蔽任务。
四、加强防空掩蔽演练
在平时,应明确战时人员进入掩蔽部的有关行动要求,人员掩蔽空间内有关指示牌、房间标牌的标注,通过演练,将人员掩蔽行动中的有关问题暴露出来,以便在平时工作中改进和提高,也使市民对民防工程的使用也有一定了解。进一步加强有针对性的调研、预案和演练。临战对人员掩蔽工程进行防护功能平战转换,而对普通地下室也必须进行一定的设计措施以便人员掩蔽。可着重研究一个工程在掩蔽使用中所出现的问题,再结合有关问题提高相关工作和要求。防空地下室利用后,原在防空地下室内的汽车如何放置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平时宜对民防掩蔽工事宜统一编号,并对有关民防出入口加以标注,战时迅速制定有关图表。
五、人员掩蔽空间平战功能转换
人员掩蔽工程应急转换功能的时限为15天。人员掩蔽空间在临战转换时从平时功能转换为战时功能,应最大限度减少临战转换量,并做好临战转换的研究及预案。一方面,从防护上可从设计审核、施工检查、竣工验收中予以把关。设计中应制定防护功能平战转换设计,宜采用简便快速的形式;施工中严格要求,确保掩蔽工程施工到位;人防专项验收中要求根据国家法规政策该到位的必须做到位,局部留待临战转换的折合成造价,宜由建设单位交纳给财政专户存放以备临战转换用。另一方面,从功能上须认真研究功能转换的落实,现有人员掩蔽工程大多数平时都作为车库,少数作为商场、仓库等功能,如何转换成战时状态须作认真研究。
六、防空掩蔽空间的战时抢修。防空掩蔽空间万一在战时遭局部毁坏,则需人防抢险抢修专业队在空袭过后立即进行抢修和检测。人防抢险抢修专业队应事先准备好相关预案、抢修机械、抢修材料、备用防护设备及检测仪器,以快速、简易、可靠为原则,及时修复被局部损坏的防空掩蔽空间,继续发挥其应有的防护效能。